首页 百科 正文
斩木为兵揭竿为旗(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)

来源:网友投稿 浏览数:4004 关注:269人

大家好,近很多小伙伴在关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,以下是(www.liyan0123)小编整理的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,一起来看看吧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”是什么意思?

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、吴广**的农民起义的事情。公元前209年,九百多个穷苦农民,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。他们走到大泽乡,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,不能按期到达。按照秦法,误期者要被处斩。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,设计 死押运的军官,号召大家举行起义。秦末农民起义 发了兵:兵器;揭:举。砍来木棍当兵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。比喻武装起义

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

这句话的意思为:砍下树木作武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,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,回声似的应和他,如影随形地跟着。

出处:汉·贾谊 《过秦论》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氓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也;才能不及中人,非有仲尼,墨翟之贤,陶朱、猗顿之富;蹑足行伍之间,而倔起阡陌之中,率疲弊之卒,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;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。

白话释义:

始皇去世之后,他的余威(依然)震慑着边远地区。可是,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、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,是氓、隶一类的人,(后来)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;才能不如普通人,并没有孔丘,墨翟那样的贤德,也不像陶朱、猗顿那样富有。

(他)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,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,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,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,掉转头来进攻秦国,砍下树木作武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,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,回声似的应和他,如影随形地跟着。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,消灭了秦的家族。

扩展资料

写作背景:

西汉文帝时代,是汉代所谓的“太平盛世”,即“文景之治”的前期。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,透过表象,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。当时,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, 使农民破产流亡,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,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。

国内封建割据与 集权的矛盾、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,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。

为了调和各种矛盾,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,贾谊在《陈政事疏》《论积贮疏》以及《过秦论》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**主张。

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,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,分析了秦王朝**的成败得失,为汉文帝改革**提供借鉴。

在谈到写作目的时,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“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以人事,察盛衰之理,审权势之宜”,主张“去就有序,变化因时”,其目的是求得“旷日长久,而社稷安矣”(下篇)。《过秦论》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,实为昭汉之过。

文章赏析:

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,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,“仁义不施”而不能守天下。而在中篇和下篇,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。

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,结束了多年的战*,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,但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,反而焚书坑儒,以暴虐治天下;到了二世时,仍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,终致国家倾覆。

《过秦论》的下篇后部分,作者承接前文,指出在“诸侯并起,豪俊相立”的时候,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,“闭关据厄”“荷戟而守之”,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,以后“安土息民”,徐图发展,甚至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。

但遗憾的是,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,导致上下“雍闭”,子婴孤立无亲,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。

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,灭亡及其原因,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: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”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**的借鉴。

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”是什么意思

[成语解释]

兵:兵器;揭:举。砍来木棍当兵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。比喻武装起义

[典故出处]

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,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

[

近义词

]

斩木揭竿、斩竿揭木

[常用程度]

生僻

[感**彩]

褒义词

[语法用法]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[成语结构]

复句式

[产生年代]

古代

以上就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获赞:994 | 收藏:47 | 发布时间:2024-05-14 15:18:35

  •  标签: 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iyan0123.com/46515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,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