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关注 正文
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 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是什么

来源:网友投稿 浏览数:2284 关注:354人

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 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是什么

1.全知视角(零视角),叙述者的角色,即叙述者比其他任何角色知道的都多。他是全知的、觉知的,他无法向读者解释他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。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《文学原理》中所说,“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,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。这无疑是传统而‘自然’的叙事模式。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,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一张幻灯片或纪录片来解释一样。”这种“解释”可以超越一切,他知道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,甚至几件同时发生的事情。在这种情况下,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并讲述它。

2.这种“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”的叙事视角,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。只要叙述者想做一件事,没有什么不可能的。听、看、走进人物内心,知道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,并不困难。所以这种叙事视角大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无限视界,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大、矛盾复杂、人物众多的题材,所以颇受史诗作品的青睐。其次,便于全方位(内外、前侧、虚实、动静)描述人和事。此外,在局部临时改变或转移观察或叙事角度也很灵活,既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,又使叙事形式发生了变化,从而加强了其表现力。简单明了的叙述,让读者感到轻松,也是它的优点之一。

3.因为以上的优越性,全知视角虽然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,但是今天依然存在。

4.但这种叙事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。经常被批评和怀疑的是叙事的真实可信度,即“全知”。冯梅特尔艾姆斯在《小说美学》中说:“一般的方法是这样的:全知的作家不停地往故事里插,告诉读者他们所知道的。这个过程的不真实感往往会破坏故事的虚幻感。除非作者的神态极其有趣,否则不欢迎他的介入。”因为这里只有作者一个声音,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。再者,这种叙事形式总体上是封闭的,结构相对僵化,时间和空间基本按照自然的时间顺序延展或变化,缺乏跌宕起伏;再加上是“全知”叙事,留给读者的再创作空间非常有限,迫使他们被动地跟随叙事,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。

5.叙述者=角色,即叙述者知道的和角色知道的一样多。叙述者只是用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,从他的视觉、听觉和感觉的角度来传达一切。叙述者无法提供人物还不知道的东西,也无法解释这个或那个,像“全知全觉”。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,身兼两职,或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叙述所见所闻,其话语的可信度和善意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,这也是现代小说多采用的原因。这种类型,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将其命名为“内部焦点叙事”。这种内在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目击者视角。

6.主角视角的好处是,人物对自己事情的叙述,自然带来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真实感。只要他愿意,他可以把自己内心隐藏的东西揭示出来。即使他的文字有些夸张或自嘲,读者也可能会把这当成他性格的外在表现,而不是像“全知”视角那样去批判和质疑。另外,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写人物的优点,特别便于揭示主角自身的深层心理。对于其他人物,也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,从外部进行描写,联系其内心世界。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,如年龄、性别、教养、思想性格、气质、智商等。如果没有弄对,很容易导致主角的处境和他的叙事风格、语气、叙事主题的错位,结果会像全知视角一样不可信。另一个缺陷是难以描述背景复杂的重要主体,娜塔莎罗斯托娃无法成为《战争与和平》中的总叙述者。但在讲述个人历史时往往得心应手,比如《鲁宾逊漂流记》,《阿甘正传》。第三,难以描述充当视点角色的主角的外在形象。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,难免有些做作。

7.证人的观点是次要人物(通常是线索人物)叙述的观点,其优越性大于主角的观点。首先,作为亲历者,他的叙述更加客观有效地塑造了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,这是显而易见的。其次,在必要的时候,叙述者可以对所叙述的人物和**进行情感反思和道德评价,这不仅为作者的间接介入提供了便利,也为作品带来了一定的**色彩和抒情韵味。普希金《别尔金小说集》中的《射击》和《驿站长》是有代表性的证人叙事。它的第三个好处是,叙述者听从别人的转述,临时灵活地变换叙述角度,从而突破自己知识的局限。比如《驿站长》,邮差的女儿杜妮娅被骠骑兵拐走的故事,就是邮差叙述给“我”的。第四,目击者在叙述主要人物的故事时,由于他进入了现场,往往形成了他们之间的衬托、矛盾和对话关系,这无疑会加强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表现,有时还会促进情节的发展。然而,证人的观点也受到叙述者的知识、性格、智力等的限制。有些事情的真相和主要人物的内心,只有通过主人公本人的上述话语才能揭示。如果这样的文字写得太长,可能会冲淡基本情节,叙事平淡。

8.从具体分析,我们认为作者并不比主人公更自觉。这是一种基于互惠关系的叙事作品。作者从来不比人物或主角知道的多,而是以对等的力量参与对话。在当代小说中,有很多作品都是从这个叙事角度来叙述的。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,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。在冯骥才的《高女人和矮丈夫》中,作者选择了居民对团结大厦的憧憬作为叙事视角。这种叙事视角一直难以揭示这对不成比例的夫妻之间的秘密。编剧固执地坚持这种叙事视角,所以后我们只得到几张和团结楼住户的画面:他们外表不协调,他们被批判被迫离开,他们重逢甚至道别。小说不仅用这些画面征服了读者,也让我们的思绪在画面的缝隙间流连忘返。

9.叙述者角色。这种叙事视角就是“全知全能”视角的根源。

本反驳,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,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,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,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,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。它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;叙事的直观、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。它的“不知性”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:一是神秘莫测,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。在这方面,海明威的《*人者》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一篇。两个酒店“顾客”的真实身份及其来酒店的目的,在开篇伊始除他们本人外谁也不知道,这必然造成悬念和期待,至于*人的**在小说中只有那个要被谋*的人晓得,可他又闭口不言。直至终篇,读者所期待的具体的、形而下的答案也未出现,然而这却使他们思索深层的、形而上的问题。结尾的对话好像作了些许暗示,其实仍无明确的回答,叙述者只是让尼克觉得“太可怕”并决定离开此地,从而激起有思想的读者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间的恐惧感――这也许正是作品的旨归。由于这一长处,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。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,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,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、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大限度的调动。

10、但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,很难进入人物内心,顶多作些暗示,因而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,也就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。又因为作者的“替身”言而不尽,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就十分困难,即使巧妙介入也不易察觉,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。

获赞:677 | 收藏:56 | 发布时间:2024-05-16 09:02:24

  •  标签: 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iyan0123.com/7193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,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