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运营 正文
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绍(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视频)

来源:网友投稿 浏览数:9637 关注:97人
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,以及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视频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炙甘草具具有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治疗功效。看到其他网友说没有单独成方这点纠正一下。我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(后世奉为医圣)所著的《伤寒论》中就记载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本方是由炙甘草为主*进行配伍而成的。炙甘草现代也可以单独代茶饮使用。希望能够帮助到你。

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分别是怎么样的?

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:为补益剂,具有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之功效。

禁忌: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,使用本方,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,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,方中姜、桂、酒减少用量或不用,因为温*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,故应慎用。

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,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微有光泽,切面黄色至深黄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治疗功效。

扩展资料

甘草常生于干旱沙地、河岸砂质地、山坡草地土壤中。

种子繁殖3~4年,根状茎繁殖2~3年即可采收。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,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。甘草根深,必须深挖,不可刨断或伤根皮,挖出后去掉残茎。

泥土,忌用水洗,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,去掉芦头、毛须、支杈,晒至半干,捆成小把,再晒至全干;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,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炙甘草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炙甘草汤

炙甘草有什么作用?

炙甘草,治疗心慌、气短,以甘草为主,它是一个补气的*。第二个作用是清热解*,在临床上甘草可以解百*,所以临床中特别是生甘草,我们用它来解*。第三个,甘草可以止咳化痰、润燥止咳的作用。第四点,甘草还有缓急止痛的作用,在临床中比如抽筋,我们用甘草芍*汤,肚子的疼痛也是甘草芍*汤,包括一些临床中其它的*物组合,用甘草来缓和*性。第五个,甘草调和诸*,在临床中,甘草是常用的*物,它可以随着组方把这些*物的功能协调起来,把*性柔和起来,这是甘草的作用

生甘草与炙甘草的用法与区别

区别在于灸甘草与生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。

甘草是我们指我们生甘草,这是和我们的炙甘草不一样的,生甘草是用来入*的,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中*,而且两者的功效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。

炙甘草的功效

1.补阴为主,如清.柯琴《伤寒来苏集.伤寒附翼》指出本方以“生地为君、麦冬为臣、炙甘草为佐,大剂以峻补真阴,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。”清.田宗汉《医寄优阴论》也认为本方是“滋阴之祖方”。

2.补血为主,如以清.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 “补血之大剂”。

3.气血双补,如以金.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为代表,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。“益虚补血气而复脉”。

生甘草的功效

1.用于心气虚,心悸怔忡,脉结代,以及脾胃气虚,倦怠乏力等。

2.用于痈疽疮疡、咽喉肿痛等。可单用,内服或外敷,或配伍应用。

3.用于气喘咳嗽。可单用,亦可配伍其他*物应用。

4.用于胃痛、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。

5.用于调和某些*物的烈性。另外,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*。

扩展资料:

灸甘草主要价值

1.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。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;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。

2.甘草黄酮、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;祛痰作用也较显著,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。

3.甘草还有抗炎,抗过敏作用,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。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*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*作用。

4.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.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,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,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。

5.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。

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,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。源于汉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,原文曰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由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生地、阿胶、麦冬、麻仁、大枣、清酒组成。

生甘草主要价值

医用价值:国家标准《GB/T19618-2004 甘草》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别名:美草、密甘(蜜甘)、密草、国老、粉草、甜草、甜根子、棒草、皮草、灵通草类别:补益*(亦称补虚*)中的补气*基原: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.,胀果甘草G. inflataBat., 或光果甘草G. glabraL. 的根及根茎。

*材性状: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具显著的纵皱纹、沟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略显纤维性,黄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,有的有裂隙。根茎呈圆柱形,表面有芽痕,断面中部有髓。

性味:甘,平。

归经: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 。

功能主治:补脾益气,清热解*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*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*,缓解*物*性、烈性。

用法用量:1.5~9g。

配伍注意:不宜与京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同用。

*材贮藏: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单方服用:生甘草3~5克,桔梗5~10克。

开水冲泡,含漱、饮服。

中*制剂:甘草浸膏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:灸甘草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:生甘草

炙甘草的功效和作用

现代研究,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、甘草次酸、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,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,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抗肿瘤和止痛作用。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,润肺,解*,调和诸*。常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动悸,脉结代,可解附子*。

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,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。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。综合历代医家,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:

1、补阴为主的功效,清代柯琴《伤寒来苏集·伤寒附翼》指出“生地为君、麦冬为臣、炙甘草为佐,大剂以峻补真阴,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。”清代田宗汉《医寄优阴论》也认为本方是“滋阴之祖方”。

2、补血为主的功效,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“补血之大剂”。

3、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,以《注解伤寒论》为代表,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,“益虚补血气而复脉”。

4、阴阳并调,清代医家尤在泾《伤寒贯珠集》指出炙甘草汤是“扩建中之制,为阴阳并调之法”。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,血不荣心,虚羸少气,心慌心悸,虚烦少眠,大便干涩,舌质略红少苔,脉象结代不整。或肺痿久咳,吐涎沫稀痰,量多,咽燥而渴,或痰中带血,心悸气短,心中温温液液,失眠多汗,脉虚细而数,或偶见结代。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,炙甘草是生甘草跟炼蜜经过炮炙之后形成的品种,是甘而平的性味,归心经、肺经、脾经也归胃经,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帮助的,以下炙甘草的性味归经。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1

【中*名】炙甘草 zhigancao

【别名】炙草。

【英文名】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

【*用部位】生*材甘草的炮制加工品。
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30~100cm。根及根茎粗壮,皮红棕色。茎直立,带木质,有的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。奇数羽状复叶长8~20cm;小叶7~17,卵形或宽卵形,长2~5cm,宽l~3cnl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、两面均被短毛和腺体;托叶阔披针形,被白色纤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密集;花萼钟状,萼齿5,披针形,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;花冠蓝紫色,长1、4~2、5cm,无毛,旗瓣大,卵圆形,有爪,龙骨瓣直,较翼瓣短,均有长爪;雄蕊二体,(9+1)。荚果条形,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,外面密被刺毛状腺体。种子4~8,肾形。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

【产地分布】全国大范围有,主要集中在甘肃、新疆、四川一带。

【加工炮制】取甘草片,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,不粘手时取出,晾凉。(蜜炙法:蜜炙时,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,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,闷透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,取出,放凉。蜜炙时,用炼蜜。除另有规定外,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。)

【*材性状】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。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,微有光泽。切面黄色至深黄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略有黏性。具焦香气,味甜。
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。归心经、肺经、胃经、脾经。

【功效与作用】补脾和胃,益气复脉。属补虚*下分类的补气*。
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2~10克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动,脉结代。

【*理研究】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率失常、病*性心肌炎副等多种病症。
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含甘草苷、甘草酸、甘草甜素、子丁香烯氧化物、甘草萜醇、18-羟基甘草次酸、异甘草次酸、甘草香豆精、刺芒柄花素、新甘草查耳酮D、光果甘草苷元、异甘草黄酮醇等成分。

【使用禁忌】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2

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
中*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、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,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,俗称炮制,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,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,3~5 min出锅,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,放凉即可。

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,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微有光泽,切面黄色至深黄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治疗功效。

性味归经

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
功能主治

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、清热解*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*的.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、倦怠乏力、心悸气短、咳嗽痰多、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、痈肿疮*等症,还可缓解*物之*性、烈性。

1、补脾益气

用于脾胃虚弱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,常配伍党参、白术、茯苓等,如四君子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;用于气虚血亏所致心悸,自汗,脉结代者,可配伍人参、桂枝、生地、阿胶等,如炙甘草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2、润肺止咳

用于各种咳嗽气喘。风寒咳喘,常配伍麻黄、杏仁,即三拗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;肺热咳喘,常配伍麻黄、杏仁、石膏,即麻杏石甘汤(《伤寒论》);阴虚干咳,常配伍沙参、麦冬、桑叶等,如沙参麦门冬汤(《温病条辨》);久咳不止,常配伍百部、白前、紫菀等,如止嗽散(《医学心悟》)。

3、清热解*

用于疮疡肿痛,咽喉肿痛,热淋尿痛。治疮肿,常配伍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、赤芍等;治咽喉肿痛,常配伍桔梗、牛子、射干、玄参等;治尿淋刺痛,常配伍木通、车前子、大黄、扁蓄、滑石等。

4、缓急止痛

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,常与芍*同用,即芍*甘草汤(《伤寒论》)。脾胃虚寒、脘腹挛急作痛者,可配桂枝、芍*、饴糖等,如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5、调和*性

与补益*同用,使之缓和持久;与泻下*同用,使之泄而不猛;与温热*同用,使之热而不伤阴;与寒凉*同用,使之寒不败胃。

*理作用

1、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

炙甘草能使实验动物尿量和钠排出减少,钾排出增加,血钠升高,血钙降低,肾上腺皮质萎缩。长期服用甘草及其制剂可出现水肿和高血压;甘草能治疗轻症艾迪生病,但对重症则无效。甘草还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。

2、抗炎和抗过敏作用

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Ⅰ~Ⅱ期炎症有抑制作用;炙甘草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,能显著降低青霉噻唑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。

3、对消化系统作用

甘草酸、甘草次酸衍生物、甘草浸膏、甘草锌等都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,能抑制胃酸分泌,降低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性,促进溃疡的愈合。

甘草还能抑制肠管的痉挛,减轻四氯化碳所引起的肝损害,抗脂肪肝。

4、解*作用

炙甘草能沉淀生物碱并吸附解*,它在肝内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与*物结合也起解*作用。甘草酸可解多种化学*、白喉*素、破伤风*素。甘草酸能解蛇*、河鲀*;与其他*物配合可解喜树碱、野百合碱等抗癌*的*副作用。

5、抗病原微生物作用

甘草酸对艾滋病病*、带状疱疹病*、疱疹性口炎病*、腺病*、单纯疱疹病*,有明显抑制作用;能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。对牛痘、麻疹病*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。

甘草醇提物、甘草次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结核杆菌、大肠杆菌、阿米巴原虫、滴虫均有抑制作用。

6、抗肿瘤作用

甘草对实验动物的艾氏腹水癌、吉田肉瘤、骨髓瘤均有抑制作用。甘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。

7、对心血管系统作用

炙甘草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;能降低血脂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。

8、镇咳祛痰作用

炙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分泌,使痰易于咳出,缓和炎症的**。

适宜人群

脾胃虚弱、咳嗽气喘、疮疡肿痛、咽喉肿痛、热淋尿痛者。

禁忌人群

1、味甘缓,容易壅滞气机,故胸闷腹胀、呕吐泛恶等气机壅滞者忌大量内服。

2、痈疡之发,多由于湿热内炽,即阴寒之证,亦必寒湿凝滞为患,甘草甘腻慎服。

3、有抗惊厥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,婴幼儿、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
4、有升高血压的作用,高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;急性肾炎患者忌用;醛固酮增多症、低钾血症禁用。

5、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,阳痿患者忌用。

6、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
饮食禁忌

服*期间忌食猪肉、菘菜、海菜;反河豚。

配伍禁忌

中*配伍禁忌:①甘草反海藻、大戟、甘遂、芫花;②恶远志;③不宜与鹿茸同用。

中西*配伍禁忌:①不宜与奎宁、阿托品、盐酸麻黄碱等生物碱合用,可产生沉淀,减少*物的吸收;②不宜与强心苷合用,可产生强心苷中*;③不宜与排钾利尿*,可导致低钾血症;④甘草的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拮抗降糖*物的效应,不宜同用;⑤不宜与阿司匹林、水杨酸钠等同用,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;⑥不宜与肾上腺皮质激素*合用,会加重激素的副作用;⑦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,易与降压*利血平发生反应,而降低*效;⑧甘草对水合氯醛、*扁豆碱有对抗作用,不宜同用;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,能引起血钾降低,与噻嗪类利尿*并用会加重引起低血钾和瘫痪的危险;⑨可以抑制胰酶的活性,使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降低,因此不宜合用。

副作用

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和甘草制剂,约有20%病人可能发生水肿,四肢乏力,痉挛麻木,头晕头痛,血压升高,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,老年人、心血管病人、肾脏病人尤其要慎重。

选购保存

以断面黄白色、皮细紧、色红棕、质坚实、粉性足、味甜的甘草为佳。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,防潮、防蛀。

用量用法

内服:煎汤,3~9克。

外用:适量,煎水洗渍,或研末敷。

食疗*膳

1、大麦甘草茶

材料:大麦10克,炙甘草2克,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大麦和甘草放入一煮茶包中,将包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,换中火煮上15分钟,加适量冰糖即可。

功效:清热泻火,益气补中,缓急止痛,润肺止咳。对小儿心经积热导致的夜啼有治疗作用。

2、乌梅甘草茶

材料:乌梅20克,炙甘草5克。

做法:水煎代茶饮。

功效:清热泻火,解暑祛湿。用于夏日口淡,食之无味,饭前饮;或暑天口渴口干者。

3、参梅甘草茶

材料:太子参15克,乌梅15克,炙甘草6克,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先煮*30分钟,再加冰糖少许,矫味。

功效:清热泻火,解暑祛湿。用于夏日中暑口渴汗多,疲乏无力。

4、甘草绿豆荷叶粥

材料:炙甘草6克,绿豆50克,荷叶10克,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将荷叶、甘草洗净,煎汤,去渣取液,加入绿豆,煮粥,煮熟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。

功效:清热泻火,解暑祛湿。用于暑湿烦渴。

对症方剂

1、功能性心律失常,心悸心慌:炙甘草10克,人参5克,阿胶10克(烊化兑入),麦冬、生地黄各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2、脾气虚弱,食少便溏,倦怠乏力:炙甘草10克,党参10克,黄芪15克,茯苓10克,大枣7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3、消化道溃疡,胃痛:甘草10克,桂枝10克,芍*15克,海螵蛸30克,白及6克,大枣7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4、癔病、心烦失眠、心悸、情志失常:炙甘草10克,大麦15克,大枣10枚(剖开),百合10克,知母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5、急性咽炎,咽喉疼痛:生甘草10克,桔梗10克,玄参10克,山银花15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6、神经官能症:炙甘草、浮小麦各10克,大枣12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7、心律不齐:炙甘草、党参各12克,生地黄15克,麻仁、麦冬、桂枝、阿胶(烊化)、生姜各10克,大枣12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或红花、甘草、苦参,以1∶2∶1的比例,共研为末,每次5克,每日3次。

8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甘草12~20克,水煎服,每日2次分服。

9、尿崩症:生甘草粉5克口服,每日3~4次。

10、食物中*:炙甘草9~15克,水煎频饮。重症用30克。

11、儿童遗尿:用大甘草头煎汤,每夜临睡前服之。

12、痘疮:用灸甘草、栝楼根等分,煎水服。

13、**温痒:用甘草煎汤,一天洗三五次。

14、冻疮发裂:先用甘草汤洗过,然后用黄连、黄芩共研为末,加水银粉、麻油调敷。

15、水火烫伤:用甘草煎蜜涂搽。

炙甘草的性味归经3

炙甘草的作用 :

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,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。源于汉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,原文曰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由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生地、阿胶、麦冬、麻仁、大枣、清酒组成。

现代研究,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、甘草次酸、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,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,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抗肿瘤和止痛作用。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,润肺,解*,调和诸*。常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动悸,脉结代,可解附子*。

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:

1、补阴为主的功效,清代柯琴《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》指出“生地为君、麦冬为臣、炙甘草为佐,大剂以峻补真阴,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。”清代田宗汉《医寄优阴论》也认为本方是“滋阴之祖方”。

2、补血为主的功效,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“补血之大剂”。

3、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,以《注解伤寒论》为代表,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,“益虚补血气而复脉”。

4、阴阳并调,清代医家尤在泾《伤寒贯珠集》指出炙甘草汤是“扩建中之制,为阴阳并调之法”。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,血不荣心,虚羸少气,心慌心悸,虚烦少眠,大便干涩,舌质略红少苔,脉象结代不整。或肺痿久咳,吐涎沫稀痰,量多,咽燥而渴,或痰中带血,心悸气短,心中温温液液,失眠多汗,脉虚细而数,或偶见结代。

炙甘草禁忌

炙甘草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

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视频、紫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、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、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(文章、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942385451@qq**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、维护您的正当权益。

获赞:450 | 收藏:74 | 发布时间:2024-05-17 01:09:20

  •  标签: 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iyan0123.com/13187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,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