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百科 正文
相见何如不见时(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”是谁的诗?全诗是什么?)

来源:网友投稿 浏览数:4258 关注:131人

大家好,近很多小伙伴在关注相见何如不见时,以下是(www.liyan0123)小编整理的与相见何如不见时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,一起来看看吧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”是谁的诗?全诗是什么?

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”是仓央嘉措的诗。

一、全文:
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 
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
二、出处:

仓央嘉措《十诫诗》。

三、赏析:

仓央嘉措一生只为情所惑,视权力地位如粪土。仓央嘉措早就参透爱的道理,《情歌》纯是天籁之音,是他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可以说是一个宗教叛逆者寻花猎艳的心灵披露。他大胆追求爱情,反对扼 人 。仓央嘉措后在1706年,被赐死在青海湖畔的兖嘎诺尔湖(一说病死) 。

《仓央嘉措情歌》是青藏高原流行的情歌;《仓央嘉措情歌》是青藏高原深入人心的民歌。仓央嘉措的才情,千百年来还氤氲在青海湖的烟波浩渺中。《情歌》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。仓央嘉措虽不检于行,然学瞻才高,在诸世**中为杰岀,故屡遭挫辱,犹为**爱戴。

四、作者介绍:

仓央嘉措,**历史上著名的诗人、**人物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仓央嘉措生于**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,父亲扎西丹增,母亲次旺拉姆。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被当时的**摄政王第巴·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**的转世灵童,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。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被废,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的押解途中圆寂。

仓央嘉措是**具代表的民歌诗人,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,其中为经典的是**藏文木刻版《仓央嘉措情歌》。

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...”是谁的诗,全诗是什么

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”出自仓央嘉措的《十诫诗》。

原文如下:

第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。

第二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
第三好不相伴,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
第四好不相惜,如此便可不相忆。

第五好不相爱,如此便可不相弃。

第六好不相对,如此便可不相会。

第七好不相误,如此便可不相负。

第八好不相许,如此便可不相续。

第九好不相依,如此便可不相偎。

第十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。
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
安得与君相诀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
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什么意思

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”的意思:

只是相见便一见钟情知道这一生都会纠缠不清,还不如从不认识。

这句话出自六世**喇嘛仓央嘉措的《十戒诗》。

原文为藏文

十诫诗 ——仓央嘉措

译文一:

第一好是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至相恋。

第二好是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用相思。

——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

译文二:
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
——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

请注意:译文一和译文二是翻译同一首藏文十诫诗,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。切勿把译文一和译文二连在一起当成了一首诗。

扩展资料:

这首藏歌作者是六世**喇嘛仓央嘉措,意为“梵音海”,系藏南门隅之邬坚岭地方人,生于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一个农民家庭,父名扎喜丹增,母名才旺拉莫。

十年后为**政教斗争殃及,被清廷废黜,解送北上,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遁去,不知所终,其死因情况至今成迷。

仓央嘉措成为五世**的继承人,是第巴桑结嘉措一手制造的**斗争的产物,他的一生生活在第巴桑结嘉措阴影之下,他的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诗,伴随着很多极具人情味的浪漫传奇,但大多以悲剧告终。

这首诗写出了一种痛苦而且凄美的爱情,描绘出了在爱情之中沉沦缱绻的一对爱人的情思和愁绪,复杂的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。

明明爱到深处,却 迫让自己一刀两断的痛,那种极致淡漠的压抑、近乎绝情的态度,带着的对尊严的保留 和对爱情的尊重……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朴素简单的文字却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以上就是相见何如不见时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获赞:131 | 收藏:57 | 发布时间:2024-05-16 08:36:59

  •  标签: 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iyan0123.com/41895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,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
推荐阅读